老安阳话中的街道地名(六)
发布时间: 2024年05月22日10:23:33
本文有909个文字,预计浏览时间3分钟。
老安阳话对安阳老城及其周边某些特定的地域,街道有着的定俗成的传统叫法,具备了方言地域化、口语化的特点,老折巷地名蕴涵城市记忆乡土文化的情感元素,是珍贵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。这里顺便撷取老安阳话中几处街道地名、地域老的叫法,从中品读城市的变迁。
【四关外】
义安里
火车站北侧北场街连通解放路和戏院街的“T”形小巷,巷窄。临近戏院街和普润面粉厂(后改为安阳挂面厂),地处车站繁华地段,旧时多商铺客栈。
大公房
解放初期,人民政府为适应经济建设和工业布局的要求,本着有利生产,方便生活的原则,在旧城之外辟建了几处新住宅区。据齐瑞申主编的《安阳市房地产志》记载:“1955年建成的北关大公房,就是安阳市第一个新居民住宅区。那里原是一片荒芜之地,经过我们以艰苦创业精神,先后分三批建成住宅387 间,建筑面积6042平方米的拐角和一字形的灰砖红瓦房”。大公房位于灯塔路友谊路口西北片区,平房院落,是解放以后政府在北关外修建的首个“居民小区”,原院门朝向灯塔路。1993年拆除翻建为多层楼房居住小区。
平民村儿
上世纪三十年代,火车站一带民房杂乱无章,当时为建车站公园,在铁路以西(今铁西路文源街口东南区域)建起一片平房,将车站附近的居民迁入此地居住,形成聚落,时人称“平民村儿”。现铁西路西侧巷道口街名牌仍沿用此名称,据上年纪的人讲,当时这些居民中有一部分是山东移民。
小清流
村名。北万金渠流经今东风路至东工路工人新村一带旧称清流,属豆腐营村,安阳话习惯称“小清流儿”。清流当名源于昔日渠水清澈见底。解放初期此处建有砖瓦厂,与洹北“垒子村”附近的砖窑同为申家岗安阳砖瓦厂的前身。现今安漳大道至人民大道之间的街道仍名清流街。
郭家湾
郭家湾村位于城区西北一公里处洱河两岸。洹河东过铁路桥即南绕郭家湾,呈一“U”字形半岛,旧时岛南端为沙岸,洹河上的郭家湾桥,亦名圭塘桥,是一座石板漫水桥,桥宽5米,长66米,桥下有石涵券11孔。这座老桥原为洹河南岸通往豫北纱厂一带的捷径。清代道光年间,郭家湾至内黄楚旺镇就有木船通航,经卫河可直抵天津。到了民国时期,洹河航运鼎盛,郭家湾曾有“小码头”之称,还建有水磨作坊。这里洹河蜿蜒,风光秀美,桥下是流水湍急的沙石河滩;因而郭家湾既是村名,又是河道滩涂的代称。1984年,开始在郭家湾洹河畔兴建洹水公园。1991年治理安阳河,洹河郭家湾段实施裁弯取直,搬迁五七桥西郭家湾村。1993年利用洹河故道建成市区第三座公园,洹园;2000年洹园扩建,新辟老年门球垂钓场地,郭家湾村整体搬迁至洹河北岸机场南路、民航路以东一带,称为“郭家湾新村”。
安阳桥
安阳桥坐落在古城以北洹水之上。“安阳桥”这一名称首现于五代时期的后晋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。元代所建石砌拱桥形若水中之鲸背,这座桥旧称“鲸背桥”、“御路桥”,是安阳河上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古桥。自古为沿河两岸人民生产劳动、物资交流、生活往来的重要通道。解放后,更为市区连系滑翔运动学校、驻安部队营房、洹北工业区、袁林风景区以及城乡人民生活往来的重要桥梁。老石拱桥是一座漫水石桥,桥长109.8米,桥宽10米,高8米,七孔跨径;原南端引道为80米长的漫水石坡,与桥面构成“一脊穹起”的“鲸背”,桥南还建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。解放后经三次重修扩建,提高了其防洪和通行能力。沿河绿带花木葱茏,“双虹园”、“双阳园”,“观澜园”、“洹春园”坐落南北;关帝庙、袁林影壁分列东西,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安阳桥古庙会蔚为大观。
【四关外】
义安里
火车站北侧北场街连通解放路和戏院街的“T”形小巷,巷窄。临近戏院街和普润面粉厂(后改为安阳挂面厂),地处车站繁华地段,旧时多商铺客栈。
大公房
解放初期,人民政府为适应经济建设和工业布局的要求,本着有利生产,方便生活的原则,在旧城之外辟建了几处新住宅区。据齐瑞申主编的《安阳市房地产志》记载:“1955年建成的北关大公房,就是安阳市第一个新居民住宅区。那里原是一片荒芜之地,经过我们以艰苦创业精神,先后分三批建成住宅387 间,建筑面积6042平方米的拐角和一字形的灰砖红瓦房”。大公房位于灯塔路友谊路口西北片区,平房院落,是解放以后政府在北关外修建的首个“居民小区”,原院门朝向灯塔路。1993年拆除翻建为多层楼房居住小区。
平民村儿
上世纪三十年代,火车站一带民房杂乱无章,当时为建车站公园,在铁路以西(今铁西路文源街口东南区域)建起一片平房,将车站附近的居民迁入此地居住,形成聚落,时人称“平民村儿”。现铁西路西侧巷道口街名牌仍沿用此名称,据上年纪的人讲,当时这些居民中有一部分是山东移民。
小清流
村名。北万金渠流经今东风路至东工路工人新村一带旧称清流,属豆腐营村,安阳话习惯称“小清流儿”。清流当名源于昔日渠水清澈见底。解放初期此处建有砖瓦厂,与洹北“垒子村”附近的砖窑同为申家岗安阳砖瓦厂的前身。现今安漳大道至人民大道之间的街道仍名清流街。
郭家湾
郭家湾村位于城区西北一公里处洱河两岸。洹河东过铁路桥即南绕郭家湾,呈一“U”字形半岛,旧时岛南端为沙岸,洹河上的郭家湾桥,亦名圭塘桥,是一座石板漫水桥,桥宽5米,长66米,桥下有石涵券11孔。这座老桥原为洹河南岸通往豫北纱厂一带的捷径。清代道光年间,郭家湾至内黄楚旺镇就有木船通航,经卫河可直抵天津。到了民国时期,洹河航运鼎盛,郭家湾曾有“小码头”之称,还建有水磨作坊。这里洹河蜿蜒,风光秀美,桥下是流水湍急的沙石河滩;因而郭家湾既是村名,又是河道滩涂的代称。1984年,开始在郭家湾洹河畔兴建洹水公园。1991年治理安阳河,洹河郭家湾段实施裁弯取直,搬迁五七桥西郭家湾村。1993年利用洹河故道建成市区第三座公园,洹园;2000年洹园扩建,新辟老年门球垂钓场地,郭家湾村整体搬迁至洹河北岸机场南路、民航路以东一带,称为“郭家湾新村”。
安阳桥
安阳桥坐落在古城以北洹水之上。“安阳桥”这一名称首现于五代时期的后晋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。元代所建石砌拱桥形若水中之鲸背,这座桥旧称“鲸背桥”、“御路桥”,是安阳河上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古桥。自古为沿河两岸人民生产劳动、物资交流、生活往来的重要通道。解放后,更为市区连系滑翔运动学校、驻安部队营房、洹北工业区、袁林风景区以及城乡人民生活往来的重要桥梁。老石拱桥是一座漫水石桥,桥长109.8米,桥宽10米,高8米,七孔跨径;原南端引道为80米长的漫水石坡,与桥面构成“一脊穹起”的“鲸背”,桥南还建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。解放后经三次重修扩建,提高了其防洪和通行能力。沿河绿带花木葱茏,“双虹园”、“双阳园”,“观澜园”、“洹春园”坐落南北;关帝庙、袁林影壁分列东西,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安阳桥古庙会蔚为大观。
温馨提示: 本文来源于"彰德城事",由"样样知"编辑,以上就是老安阳话中的街道地名(六)所有内容,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,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://www.yangyangzhi.com/m/zhanhui/378631.html做为出处。